今天
武汉戒网瘾学校准备和大家谈谈家长和孩子的常见沟通方式。不同的家长和孩子有不同的沟通方式,其中有错的有对的,不同的沟通方式带来的沟通的效果也是不同的,达到的教育效果也是有好有坏的。
家长和孩子的常见沟通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:
第一:指责型
这种沟通方式下的父母总是处于支配的地位,他们常常看不到孩子的优点,而孩子做事稍有差池,就会引来他们的不满与埋怨。总是把“我不是已经跟你讲过了”“你要我讲几遍才能记住”“你怎么就这么笨,脑袋长在那里了”这样的话挂在嘴边,时时打击孩子。 面对父母的批评、不满、指责,直率外向的孩子可能会反驳,而内向的孩子可能选择沉默顺从。不管怎么样都不利于亲子间的沟通,这样的孩子在于人交往时要么孤僻,要么盛气凌人,将对父母的态度转移到同伴身上。
第二:超理智型
武汉戒网瘾学校指出这种沟通方式的父母个性往往较为固执,不与人亲密、冷静,即使在儿女面前也扮演冷酷理智的角色,随时保持理性以避免情绪化反应的出现。沟通中以说教为主,大道理一串一串,不懂得变通。他们常常这样教育孩子:“不要感情用事,要用理智来思考。”“以我的经验来说,你最好那样做。”面对父母的固执、权威、理性,孩子忙着应付,但孩子毕竟童心未泯,在沟通之后就把父母的话抛至九霄云外,转眼还会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。
第三:打岔型
打岔型父母的孩子沟通时并不十分在意孩子的语言及反应,他们总是按照自己的逻辑来评论事情,自己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,及时孩子向他们抱怨,他们也会很快的岔开话题,看起来任何事都无关的样子。面对父母的杂乱、干扰、莫名其妙,孩子觉得家长不懂自己的心思,没人关心我在乎我,跟家长说了也没用,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选择逃避与父母沟通,自己一边呆着闷闷不乐。
第四:讨好型
这种沟通方式的父母个性特征常常是懦弱、迟疑和自我贬抑的。他们在与子女沟通的过程中常常使用一种低姿态的方式,子女说什么都言听计从,不愿意让子女吃一点点的苦头。面对父母的内疚、乞求、曲意逢迎,久而久之孩子便会产生一种优越感,认为父母所做的而一切都是应该做的,当父母做的稍微有的有一点不顺心意时,便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,要么认为全是父母的错,要么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了,拒绝与父母沟通。
第五:一致性
这种类型的沟通方式是最恰当的沟通方式吗。这样的父母在与儿女进行沟通时充满了真实真诚,他们随时对儿女的反应做出合适的反馈并为此负责。他们对出现的问题往往也是采取理性的思维,但是同时又充满了人性和亲情,十分重视儿女的看法和感受。常和孩子交流话语是“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复杂,让我们再仔细想想”“你的看法是什么,先说来听听”
面对父母的温和、平等、民主,孩子会毫无戒备的将自己的问题与父母讨论,没有欺骗和谎言,说话内容、声调、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都协调一致。这样的沟通不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,而且令双方感到舒服、真诚和自在。
以上就是
武汉戒网瘾学校介绍的家长和孩子的常见沟通方式,你和孩子交流方式属于那一种?孩子和父母本就是最亲密的关系,如果孩子不愿意和你真诚的沟通,很可能就是你们的沟通模式出了错误。父母不要把错误都怪罪在孩子身上,父母也要及时检讨自己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方式,尊重孩子,平等温和的孩子经常沟通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