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想家卢梭说过: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:讲道理、发脾气、刻意感动。
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,可这三种办法恰是很多家长最习惯、运用最纯熟的模式。
有一位家长,说他4岁的孩子有两个毛病,一是不听话,一是爱哭。问我怎么办。我让他举出最近的一个不听话的例子。
他说孩子这几天总是在晚上临睡觉前要下楼玩,无论家长怎么给他讲外面天黑了,小朋友都回家了,明天再玩之类的话,孩子都不听,就是哭着要下楼。我说,你说的两个毛病其实是一个,可以一起解决。
从今天开始,一切事情尽量听孩子的。如果他临睡前想下楼,你就辛苦点,抱他下楼,他想在楼下待多长时间,就待多长时间,在其他事情上也采取类似的做法。
家长有些吃惊,很顾虑的样子,但回去还是按着我说的做了,结果让他意想不到。
他后来告诉我,当天孩子在临睡前又要下楼,家长没说什么,愉快地给他穿好衣服,带他下去。外面很黑,冷风嗖嗖的,楼下空无一人,他刚把孩子放地上,孩子就要他抱着回家。
家长故意说既然下来了,多待一会儿吧。孩子说什么也不肯多待,说想回家睡觉。回家后,孩子一下变得很听话,让刷牙就刷牙,让脱衣服就脱衣服。
其他的一些小事上,家长也都少说多做,尽可能倾听孩子的意见,结果孩子哭闹大大减少。
教条不重要,"教养"才重要
做“不讲道理”的家长,并非完全否定言语的必要性,而是强调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。
“讲道理”一定不要口是心非
十堰全封闭学校指出,想给孩子讲点什么道理,必须首先确认这“道理”你自己也相信。
经常有心口不一的家长,比如有的家长明明自己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斤斤计较,向我讨教的问题却是: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,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,让他不要在意分数?
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价值观
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情况,一些家长自己站位不高,却热衷于向孩子传达一些并不高明的见解,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经验。比如有的家长暗示孩子不必在学习上帮助别的同学,给别人讲题既浪费时间,又容易被别人超过。
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,想要给孩子讲出能让他飞翔的道理,家长自己就要具有蓝天的胸怀和高度。如果感觉自己的高度不够,不知道该如何说,什么也不说总比胡说好得多。
不可把“不讲道理”做成“不讲理”
有一些家长确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,他们很直接,三句话不对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,这就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“不讲道理”,而是不讲理了。
更有些家长,对孩子简单粗暴,却在事后美化自己的行为。通过煽情来为自己的行为找遮羞布。这简直是强盗逻辑,矫情得十分了得,是更深层面的不讲理。
“讲道理”是下策,发脾气是下下策,发脾气加虚伪是下下下策。
总之,教条不重要,教养才重要。卢梭说过:事事讲一番道理,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。
有气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种语言的,他通过这种语言,能说服人心,作出行动。想让孩子懂道理,家长就要口头少讲道理,行为符合道理,这样孩子才能明白道理。这就是教育的道理。